原创 《北上》让严肃文学改编之旅驶向远方

佚名电视资讯人气:1296时间:2025-03-31 12:00:02

《北上》之旅在一场热闹的船婚中落下帷幕,时代桨板也在观众心中激荡出更久远的涟漪。

自央视一套黄金档和爱奇艺台网首播以来,《北上》台网数据一再突破记录。首播当晚,电视端酷云实时收视率峰值破3,位列同时段收视率第一并刷新近两年剧集“首播日实时收视率纪录”;CVB数据显示,前3日集均收视率高达3.863%,在近三年(2023-2025)剧集中排名第一,收视份额高达15.483%;爱奇艺站内热度也在三天时间内破8500。

很快,线上的收视热度转化为线下文旅的强劲动力,《北上》让千年运河焕发出了新生。据悉,运河沿线城市整体游客量在剧集播出后激增40%,民宿预订量同比暴涨215%,其中,《北上》取景地巴城老街客流量在3月23日的客流量突破2.7万人次,较开播前一周增长394%,成为文旅融合的鲜活范例。

在当下的影视制作环境里,《北上》取得这样的成绩,彰显了其独特的行业价值。毕竟,作为一部严肃文学改编的年代剧,它的创作姿态是大胆的,并不盲目迎合爆款逻辑节奏,也不依赖大事件来推动叙事发展,而是选择逆流而上,通过细腻的笔触徐徐展开故事,用“人”与“情”构筑起两代人同舟共济的生存史诗。可以说,《北上》用亮眼的成绩再次证明,扎实的内容终究能唤回大众对长剧的青睐,类型与标签并不能束缚内容的表达,长短与节奏也不会阻隔观众的兴趣。

在毒眸与总制片人张书维回顾《北上》六年多的开发历程中,一个有趣的互文也悄然浮现——剧中几代人对运河的坚守与奉献,恰如现实中启蒙影业对长内容创作的执着耕耘。

求精制胜

开播伊始,《北上》就靠着华丽的演员阵容吸引了不少观众的注意。

白鹿、欧豪等青年演员突破观众既往认知,从少年青涩到成年迷茫,成长变化有递进层次,而胡军、李乃文、王学圻、萨日娜等老戏骨动心动情的演绎,让种种场景氤氲成了大众心里的乡愁。可以说,演员的选择不仅贴脸,更是入魂。

纵然演员带来的流量可以吸引住前期注意,但适配契合才是留住观众的长效之法。张书维提到《北上》的选角要求里“合适”是重中之重。在总导演姚晓峰看来,白鹿有着质朴、坚毅、要强的性格底色,与“夏凤华”相契合的,而欧豪身上有着青年男演员少有的江湖气,以及想要冒头的狼性,这两点正是谢望和这个角色的核心所在。

同样,对于出场时间寥寥的小演员,姚晓峰也下足了苦心,前前后后面试了几百个小演员,一个个地去观察,为的就是保证小演员到成年演员之间顺畅的成长惯性。

细节化人物的复杂底色,并以此为基点寻找适配的演员,正因如此,《北上》的群像叙事鲜明清晰,花街六户人家十几个人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:

祖一代的周爷爷和马奶奶,是花街小院的长辈,两个人承担着“父”与“母”的职责,对所有孩子都报以慈爱的关怀;父一代的六对夫妻呈现了不同的“父母爱情”,或相濡以沫,或打打闹闹,家长里短的拌嘴与现实击打的牵挂都有着浓浓爱意;子一代的“花街六子”从小到大一起玩耍,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厚友谊。这种代际之间差异化的刻画,也在另一层面构建出了运河文化的立体剖面。

人物的塑造可以让观众感受“情”的滋润,但是“入情”就需要从制作层面进行时空场景的氛围烘托。对于这一点,《北上》并没有选择搭建棚景,而是选择匠心复刻运河水乡,在几千平的空地上实景搭建花街小院,为的就是保证镜头的流动感,以及生活场景的质感。剧中孩子们从桥头一路踏着青石板跑回小院,或者骑着车在运河边追逐,这些场景既让观众对花街生活有了空间想象,也让生活的烟火气有了更贴切的表达。

原著作者徐则臣在前期采风阶段,也不遗余力地带领团队感受运河生活,让团队有了更多切身的感受,“徐老师带我们去了很多我们没有见过的地方,如果他不带我们去,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看到。比如,我们后来融入在戏里的船婚就是从他给我们介绍的渔民口中听到的。”张书维说道。

空间场景让生活能够落地,但是想要呈现跨越二十年的故事,更需要突出社会发展的变迁。《北上》选择用拍摄手法和影像风格,更立体全面地去呈现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物状态和社会氛围。

张书维介绍到,为此他们专门进行了不同的细节设计:2000年的戏份影像风格更温暖怀旧,到了2007、2008年的时候,还是暖色调,但会把萧条感做重,比如运河码头人流减少,以及花街小院各家各户逐渐呈现出陈旧的样子。到了2014年,“花街六子”去了北京,整体风格会偏冷峻一些,不过冷峻之中又会有所区分,比如,夏凤华的快递站比较暖一点,而谢望和的创业公司会冷色调多一些。

不仅如此,《北上》还用视听素材来加强时代感塑造与烘托。《北京欢迎你》《两只蝴蝶》等经典歌曲,以及运河申遗成功、成功举办奥运会等纪实场景,这些老歌和老素材都涉及版权采购,需要各方联系,但是《北上》都全部“拿下”,只为给观众再造一个旧时梦。

从人到景全方位投入,让《北上》凝结个体命运与社会发展的时空纵深感有了落地的可能,而在项目开发前,这曾是《北上》最大的改编困境。原著小说讲了百年前和百年后两代人的兴衰与共,涉及几个时空和几个社会阶段,如果复刻拍摄不仅从置景到内容的制作难度会增大,而且会呈现出比较强烈的割裂感。

在编剧赵冬苓的文本打磨下,运河的历史脉络逐渐清晰起来,千禧之后飞速发展的二十年是剧中主视角,而百年前的过往埋藏在了一艘沉船之上,随着沉船挖掘,以及花街儿女南归,两代人在命运的安排下,跨越时空共同感受到了运河兴衰的流变。

时代中的人们

对于年代剧来说,把握住年代背景中的精神面貌,是决定年代剧质感的关键点。

《北上》选择用人的生活变化来讲述一条河的变迁。当人物与故事如运河之水流动起来,共通的情感自然而然就撬动了观众对于运河文化的切实体悟。张书维提到,《北上》并没有选择用时代报告的方式进行呈现,更多是呈现“人与运河血脉相连、紧密相连的关系。”

这种处理方式某种程度上也解答了年代剧难以攻克的一个难题:厚重历史如何跟当下年轻观众形成情感共鸣。

《北上》选择举重若轻地将时代发展内化为生活点滴,让细碎的集体记忆拨动观众的心弦,因此,不同年龄层的观众都能在剧中寻觅到自己的位置。

年代剧中随处可见的文化符号,在《北上》里并没有过度堆叠,反而成为叙事表达的一部分。从小追星的夏凤华,一直希望看一场李宇春演唱会,这也成为后来她与谢望和绍星池感情的关键转折;一直叫嚣赚钱的谢望和还没高中毕业就跑去北漂,当他在中关村眼看着济济人才投身于创业潮,才意识到自己的浅薄与渺小,这段经历为他之后在创业公司蜜蜂奔忙打下了基础。

不过,无论社会如何运转,花街小院里所有人都相互扶持,相互理解,所有人在飞速发展中经历现实重击的时候,熟人社会里的温情瞬间总会出现:运河生意红火时,小院所有人一起入股分红,生意不好,也没有埋怨指责的声音出现;三位妈妈一起做生意,一起照顾马奶奶,实地模拟送医最佳动线;谢望和打架需要10万和解金,小院里的人纷纷凑钱来帮忙。

当这种集体记忆被再次重构,两代人同舟共济的宿命感无形中有了最佳的诠释空间。

“花街六子”有人选择留守故乡,有人选择北上追梦,有人选择商场征战,有人选择安逸度日,不同选择背后有着新一代年轻人全新的自我表达与自我追求。哪怕父一辈的不理解与不赞同让他们产生了隔阂,但是穿插的过往回忆也解释了父一辈曾有过的冒险青春。时代发展之中,生生不息的两代人始终以运河为精神锚点。

可以说,《北上》为观众们提供了一场巨大的情绪价值,更是浮躁社会中一次难得的精神抚慰。尤其对于90后、00后来说,能够再次感受到几代人之间情感羁绊,那些邻里情、爱情、友情,都有了不一样的时代价值,这既是总导演姚晓峰对于家乡的一种艺术和情绪化表达,更是一次年代剧的本质回归。

一次回归

作为一部严肃文学的改编之作,《北上》在一开始就面临着诸多的市场挑战。

一方面,与网文改编相比,严肃文学的节奏更慢,爽感更少,难以撬动普通观众的兴趣,另一方面,严肃文学厚重的文学表达需要花费一定心力,将其转化为通俗视听。

摆在《北上》面前重重难关一直是桎梏严肃文学影视改编发展的关键所在,然而启蒙影业选择迎难而上,将项目挑战转化为市场潜力,挖掘严肃文学作品中发人深省的精神内核,赋予作品别样的内容魅力。

在张书维看来,《北上》并不是一个盲目追求创新的项目,而是一次娓娓道来叙事的回归。整个故事没有当下市场热衷的反转情节,也没有大事件堆砌出来的矛盾冲突,更多是平淡生活的温馨日常,这种故事与当下的内容叙事浪潮相悖,不好写更不好拍。

“如果有大情节,其实可以掩盖掉很多制作上的问题,但没有的时候,我们怎么才能让观众花时间看剧?要不是用故事反转打动,要不是靠真诚打动。”《北上》选择了后者。

编剧赵冬苓在《北上》中再次展现多年书写年代剧的深厚功力,她细腻动人的笔触,让小人物的日常成为了观众共情的一个切口,也成为理解运河文化的一个由头。诚如张书维所言,“如果让大家去喜爱运河是很难的,因为它本身不是一个生命体,但是我们通过运河儿女的‘情’让大家把运河的生命找到。”

用小人物理解大历史一直是年代剧常用的手法,但那些激荡的起伏波动有时也会搅扰情的潺潺流动,导致很多观众很难有沉浸感,与剧中人物悲欢离合的感知逐渐分离。然而,《北上》时刻能与观众产生精神共振,恰恰在于并不动摇对“情”的描摹,这也是严肃文学历久弥新的核心所在。

在算法支配内容的时代,《北上》的价值恰如那条流淌千年的运河,它不提供瞬时的感官刺激,而是用绵长的文化浸润,为行业指明了另一种可能,好内容从来都是“慢生意”,而真正的破局,永远始于对内容的敬畏。

回溯启蒙影业过往作品不难发现,启蒙影业能够凭借《追风者》《微暗之火》等作品不断俘获观众,持续不断能够拿出有质量也有份量的作品,正是源于他们始终看重内容能否打动观众。

作为剧集制作方,启蒙影业始终保有启发观众思考个人价值、文化根脉与社会责任的意识,他们坚信剧集不仅是一部影视作品,更是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的载体,只有这样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观众情绪以及长路漫漫的制作周期。

在降本增效成为行业共识的背景下,大多数人选择降本捷径,而忘记了真正的效率提升应该从上游层面进行精准投入。启蒙影业一直坚信内容的价值,在制作层面进行全心投入。

张书维提到,启蒙影业不仅坚持好的制作班底,不会因为剧集长短和爆款定律而改变内容创作,还会培养有好奇心的团队,保持对任何题材类型都想要尝试和挑战的进取精神。正因如此,启蒙影业总能拿出得到观众认可,以及行业期待的作品。

徐则臣曾在《北上》原著中写道,“水和时间自能开辟出新的河流。”我们也相信长视频的内容长河仍会奔涌向前。

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,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并不提供资源存储,也不参与录制、上传
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,请发邮件至123456@qq.com (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。)

© 2019 MYTHEME.CN主题设计 京ICP备888888号

首页

电影

连续剧

综艺

动漫

短剧